(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問題,作出如下決定。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和指導思想
(1)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2)全面深化改革,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3)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立足于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4)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經驗,必須長期堅持。
二、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5)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6)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7)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8)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三、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
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9)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10)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11)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12)完善金融市場體系。(13)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14)健全宏觀調控體系。(15)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16)優化政府組織結構。
五、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17)改進預算管理制度。(18)完善稅收制度。(19)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保持現有中央和地方財力格局總體穩定,結合稅制改革,考慮稅種屬性,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
六、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
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20)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21)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22)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23)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
七、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24)放寬投資準入。(25)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26)擴大內陸沿邊開放。
八、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27)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28)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29)發展基層民主。
九、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維護人民權益,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30)維護憲法法律權威。(31)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32)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33)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34)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
十、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
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根本之策。必須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廉潔政治,努力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35)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36)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37)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
十一、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以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中心環節,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38)完善文化管理體制。(39)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40)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41)提高文化開放水平。
十二、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
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必須加快社會事業改革,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為社會提供多樣化服務,更好滿足人民需求。(42)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43)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44)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45)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46)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十三、創新社會治理體制
創新社會治理,必須著眼于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全面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47)改進社會治理方式。(48)激發社會組織活力。(49)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50)健全公共安全體系。
十四、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51)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52)劃定生態保護紅線。(53)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54)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十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
緊緊圍繞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這一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著力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創新發展軍事理論,加強軍事戰略指導,完善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55)深化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56)推進軍隊政策制度調整改革。(57)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十六、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確保改革取得成功。(58)全黨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決策部署上來。(59)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60)人民是改革的主體,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建立社會參與機制,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作用,齊心協力推進改革。